快捷搜索:  

吃三文鱼吞拿鱼无视1事易中毒,10种鱼可致心悸出疹

"吃三文鱼吞拿鱼无视1事易中毒,10种鱼可致心悸出疹,这篇新闻报道详尽,内容丰富,非常值得一读。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,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。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,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。 这篇报道的观点独到,让人眼前一亮。 新闻的写作风格流畅,文笔优秀,让人容易理解。 这篇报道的结构严谨,逻辑清晰,让人看了很舒服。 "

吃鱼、煮鱼要留意!鱼类煮熟后仍有食物中毒风险,恐怕是组胺作祟。有医生(Doctor)表示,有些鱼类含有较多组胺,处理三文鱼、吞拿鱼这些鱼类时若忽略1情况,即使用高温煮熟,仍然会有毒素存在。香港食安中心指出,有10种鱼含有大量组氨酸,进食后容易引致中毒,出现心悸、出疹等症状。另外,一种解冻海鱼的方法也可能产生组胺!

吃三文鱼吞拿鱼忽略1事易中毒

吃三文鱼易组胺中毒?高温煮熟后仍有毒素

吃海鲜会有机会引发急性过敏症状,甚至会中毒。急症科教授医生(Doctor)“急诊男爸one”在其Facebook专页发文指,鲭鱼科鱼类一般含有较多组胺酸(Histidine),若处理时忽略1事,就会导致细菌大量繁殖,组胺酸就会被细菌转化为“组胺”。

煮熟食物也无法消除毒素?

医生(Doctor)提醒,“组胺”一旦在鱼肉中形成,就不会因加热而分解,即使鱼肉已被煮熟,仍有可能因进食带组胺的鱼类而中毒。然而,上述症状大多属轻微症状,通常在食用后发作,于12至24小时后逐渐消失,而且不会有后遗症。

处理鱼肉忽略1事易致组胺中毒

组胺中毒原因是甚么?为何组胺会在鱼肉内产生?医生(Doctor)表示,组胺与细菌息息相关,要预防组胺形成,就要先防止细菌快速繁殖。因此,处理不是实时进食的鱼肉时,应尽快将鱼肉放入雪柜,令鱼肉长期处于低温状态,抑制细菌生长,就能防止组胺中毒。

10种鱼易致组胺中毒三文鱼吞拿鱼风险高

根据食安中心资料,组胺中毒又被称为“鲭鱼中毒”,由进食含大量组胺的鱼类引起。涉及鲭鱼中毒的鱼类通常在鱼类组织内含有大量氨基酸组氨酸,其中有10种鱼类较高风险。

· 吞拿鱼

· 沙甸鱼

· 鯷鱼

· 鯕鳅(鬼头刀)

· 希灵鱼(鲱鱼)

· 旗鱼

· 蓝鱼(扁鰺)

· 三文鱼(鲑鱼)

· 油甘鱼(鰤鱼)

· 剑鱼

组胺中毒又被称为“鲭鱼中毒”,由进食含大量组胺的鱼类引起。当鱼类被捕获后,如果处理及贮存温度不当,部分属于鱼类自然(Nature)菌群的细菌便会繁殖。这些细菌的“组氨酸脱羧酶”会把“组氨酸”转化为组胺。组胺可在从捕鱼到进食等各个食物供应链程序中形成。其他由鱼类中细菌产生的生物胺可能会加剧组胺的毒性。

组胺中毒10大症状 半小时后恐发病出疹

食安中心指,如果进食带有组胺的鱼肉,就可能在半小时内导致组胺中毒,出现以下症状:

1. 脸部潮红

2. 出疹

3. 身体发热发痒

4. 腹痛

5. 恶心呕吐

6. 腹泻

7. 心悸

8. 呼吸困难

9. 头晕

10. 四肢发麻

组胺中毒会致命?教授揭中毒份量

鲭鱼、吞拿鱼等鱼类若处理不当,吃多少会引发组胺中毒?会致命吗?香港食安中心解释如下:

组胺中毒会致命?5

组胺中毒会致命?4

组胺中毒会致命?3

组胺中毒会致命?2

组胺中毒会致命?1

组胺中毒会致命?

为何煮熟后无法破坏组胺?

食安中心指,虽然热处理(例如烹煮、热熏)能杀死制造组胺的细菌,并使制造组胺的酶失去活性,但组胺本身非常耐热,一旦在食物中形成,即使烹煮、入罐可能冷冻也不能将之破坏。

被组胺污染后难靠肉眼分辨?

受组胺污染的鱼可能带有金属异味、恶臭及鱼肉变色。不过,部份受污染的鱼的外观、气味和味道也可能全无异常,因此不能依靠感官评估就确保鱼肉不含组胺。

5招预防组胺中毒 存放鱼类方法是关键

鱼及鱼制品长时间在不当的温度下处理及贮存,经过细菌的作用才会令大量的组胺形成。有1种解冻方法很易产生毒素,要预防组胺中毒,食安中心有以下建议:

5招预防组胺中毒4

5招预防组胺中毒3

5招预防组胺中毒2

5招预防组胺中毒1

5招预防组胺中毒

资料来源:急诊男爸one(获授权转载)、香港食物安危中心

吃三文鱼吞拿鱼忽略1事易中毒,吃三文鱼易中毒?,10种鱼可致心悸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赞(578) 踩(91) 阅读数(1185)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
加载中......
发表评论